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
成语是最“中国”的词汇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成语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悟。下面是小光头诗集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篇一:蒋干中计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
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
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
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
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
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
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三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篇二:许攸问粮曹操的军粮马上就要用完了,他急忙派人回许昌催粮,谁知这密信竟被袁绍谋士许攸截获。许攸向袁绍献破曹之计,反倒被袁绍所疑,于是许攸便连夜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前来相见,十分高兴,连鞋都来顾不得穿,就跑出来迎接。
许攸向曹操问道:“您现在的军粮还能用多久呢?”
曹操说:“可支一年。”
许攸笑着说:“恐怕不是这样吧。”
曹操说:“有半年耳。”
许攸拂袖而起,快步走到帐外说:“我带着诚意来投奔你,可没想到你竟然不坦诚相见,真是令我非常的失望。”
曹操见许攸真的生气了,便急忙挽留说:“你千万别生气,我这就将实情告诉你:我军中粮实际上可去三月耳。”
许攸听后笑着说:“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天一见,果然如此啊。”
曹操笑着说:“岂不闻‘兵不厌诈’。”
于是便附到许攸的耳边说:“军中止有此月之粮。”许攸大声说:“你休想瞒我。你的军粮已经用完了。”
曹操十分惊讶地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许攸便拿出曹操催粮的书信说:“这封信是谁写的呢?”曹操惊奇地问道:“你是怎么得到它的?”
于是许攸将事情的全部经过告诉了曹操。曹操按许攸所献之计,成功地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军粮。
三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篇三:乐不思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