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头诗集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

时间: 2023-10-13 23:05:01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

在职场中也有很多正能量的故事,赶紧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光头诗集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供大家参阅。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工作就在前面拐

过两天就是我们单位招聘20xx年大学毕业生考试的日子,如同往年,考点设在单位院内。据说今年招聘20人,有近400人参加笔试。早晨去办公室的途中,不停有来单位领准考证的学生问路。凛冽寒风中,一张张或兴奋或焦虑的脸被冻得通红,今年的冬天对于他们来说格外寒冷。

近些年,每当临近毕业找工作,媒体上所见的多是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冷静描述,而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传来的消息更让人心生焦虑。对于毕业已两年的我来说,每看到招聘会现场被挤爆的场面,依旧感同身受,仿佛又看到两年前那个怀抱简历,在冬天北京各个招聘单位穿梭的我。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

20xx年暑假,研一生活刚结束,在导师的介绍下,我踏上了从武汉来京的实习之路。对于实行研究生培养两年制的学生来说,研一一结束,就意味着要开始找工作,尤其是对类似新闻学专业来说,学生实习的过程也就是找工作的过程。

我和班上来京实习的6个女孩在实习单位附近租了一间房。对于我们这些立马要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实习刚开始时,大家都感觉新鲜、好奇。可等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已经有校园招聘会了,大家觉得在实习单位留下的机会太小,于是纷纷返校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我却觉得回学校和在北京找工作没多大区别,于是一个人坚持留在北京。

到了11月份,北京的天气开始转冷,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火热起来。做记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南方的媒体进京揽才,我不停地投递简历,但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挫败感像一只虫子慢慢吞噬着我,焦虑感也随之袭来。

在校同学签约的消息陆续传来,我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返校,毕竟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有很多优势,北京的生活成本也很高。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没到需要放弃的最后一刻,我一定要坚持。于是我立马调整心态——即使争取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只要能就业就行,不管是在京还是在外地。那时的我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一直就这样坚持着,上网看招聘信息,投简历,不放弃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当看到3家中央媒体的招聘信息陆续贴在网上后,我虔诚地把简历投送出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3家媒体的精神气质及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风格。

随后,笔试通知来了,我转战于3家的笔试、一面、二面……年后,听说有人接到其中一家offer了,打电话过去确认自己没有被录用:再听说有人接到另外一家offer了,再打电话过去确认自己还是没有被录用。

因为不想过于劳累奔波,过年没有回家,一个人呆在北京。当得知没有被第一家录用时,就想着打包回学校了,得知没有被第二家录用时,就准备买返校的火车票了,心里也不指望会被第三家录用,因为其竞争更加激烈。但我依然没有沮丧,没有绝望,想着回学校重新开始。

可命运偏偏柳暗花明,就在我准备告别北京时,我拿到了第三家的offer。在北京近10个月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而且还是这样出人意料。

如今,在网上和同学们聊起各自的工作现状,大家多了勉励和勤恳,少了浮躁和抱怨。回望毕业找工作的经历,大家感慨最多的是当时把自己弄得过于焦虑实属不智,心态放平和最重要。的确,心态放平和,踏踏实实努力,不放弃任何机会,再坚持一下,相信工作就在前面转角处。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工作的“种子”

去年11月,我所供职的广告公司因效益不好散伙了。我和其他两个文案策划一起失了业。由于广告公司的老板投资办有一份周报,而当初由于周报的办公室不够大,就将美编老李的办公桌安置在我们文案的办公室。

现在,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老李一人“留守”原地了。老李是办公室唯一的男性,以前也曾是广告公司的制作人员。因能力不被大家认可,在我来之前就被老板调去办周报了,但办公室还是和我们一起。关于他的故事,同事们给我说过很多,传递给我的老李的印象是:为人小气自私,做事呆板僵化,所以大家一起出去会餐、晚上一起“happy”时,都当他是空气,没有人会叫上他一起。平时大家一起说话,老李也总是自觉地不参与进来。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办公桌的位置刚好与老李邻近。出于礼貌,每天上班时,我总是与他打声招呼,有时买了零食也招呼他来吃一点。老李也总是很客气地对我。

广告公司的遗留事务处理完的那天,大家都在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没有谁想起要和“空气”说什么。我觉得过意不去,走到他面前说:“我们要走了,谢谢你这一年来的关照。”他连忙站起,神情落寞地说:“都走了,办公室就我一人,好难受啊。”我笑着说:“没关系。很快会有新伙伴的。”那边,同事们在催我一起走,他匆匆向我要了电话,我们道了再见后我才离开。

待业在家的那段时间,由于母亲生病,花去了不少钱,眼看就过年了,手头紧迫的我不得不冒着严寒开始找工作,然而,地球人都知道,临近年末,工作难找。我奔波了一月有余,还是“待业”身份。

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出乎意料的是,电话是办公室老李打来的。他告诉我,办他们那周报的编辑老师最近有事出国了,现在正需要一个编辑顶替,就向老李打听是否有合适的人选,老李当即向主编推荐了我。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主编。什么问题都没问我。主编就说:“老李习那样的人说不出假话,明天来上班吧。”从没做过编辑的我就这样走马上任了。而和我一起失业的同事,到现在还在为工作奔波。

后来,我问老李:“你怎么想起要推荐我的?跟她们比起来,我不算最优秀的啊。”老李说:“你没听说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吗?你和我的位置隔得近嘛。那几个位置远的人,水平虽不错,可是我连她们的电话都没有。”我们老朋友一般心领神会地笑了。

有时候,工作的能力并不等于工作的机会。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道别,都是工作的“种子”,除掉偏见,以诚心播下,来年,它会发芽,变成机会。

工作上的正能量故事:留点工作给明天

一百多年以前,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进入了美国费城的一座钢铁厂工作,老板对工人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还有个铁一般的规定:今天的事必须在今天完成。

有一次,厂里接到一批大订单,老板把规定执行得更严了。第一天,工人们一直做到天黑才把工作做完,然而在第二天上班后,工人们却都一愣一愣地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你们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我还没有把工作安排详尽吗?”老板怒火冲天而又无可奈何地一边继续安排工作,一边不停地责怪着:“你们简直太不认真了,昨天安排的工作今天竟然都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在老板的责怪声中,这一天的工作又进行到天黑,老板站在车间里一次又一次地训导着工人们:“今天要做的事,今天必须要做完。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有更好的效益。”

老板的话虽然这样说,但实际上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厂里的效益一直没有提上去过。凭他的经验,他觉得自己的安排没有什么地方出错,然而原本8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偏偏要花掉10个小时,特别是工人们在每天早上都似乎无从做起的样子,更是让老板头痛不已: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一天,老板正在办公室里考虑着这个问题,那位新来的小伙子敲门走了进来说:“老板,您需要改变一下管理方式,其实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的规定并不值得提倡。”

“你在说什么?难道让他们留一半的工作给明天?”老板不屑地说,他认为这个小伙子简直是在没事找事。

“是的,留一半的工作给明天。”年轻人镇定地接着说,“假如您的面前有十本书,您在看其中的一本书时,看了一半就下班回家了,那么第二天您来到这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马上接着看那本书。”老板说。

“可是,假如您当天就把这本书全看完了,第二天会怎么样呢?”小伙子紧接着问。

“这么多书,或许,我会一下子拿不定主意该看哪一本好。”老板回答说。

这时,小伙子用异常认真的口吻说:“对,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书没有看完,所以,哪怕是回到家心里依旧会对这本书有所牵挂,因此,您在第二天来到这里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接着看这本书。而如果您把这本书看完了,那您的脑子里就不会再有关于这本书任何的牵挂,所以在第二天您会觉得不知道看哪一本好。”

“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可是这和工作有关系吗?”老板纳闷地问。

“这和工作是同一个道理,您每天都要求工人们无论如何也要把当天的工作完成掉,可正因为工人们做完了今天该做的所有事情,所以脑子里再也不会多想一想和工作有关的任何事情,于是在第二天来到这里后,就出现了一种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的心理。”小伙子停了一下后,继续认真地说,“而如果留一半工作给明天,工人们的心里很自然会对留下来的工作有些牵挂,所以在第二天就再也不会有这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了。至于后半天该做些什么,那已经不用多费时间考虑了,因为在前半天的劳动中,已经默默地对后半天的劳动有了安排。”

老板听了这番话以后,当即决定采用这套“留一半工作给明天”的管理方式,果然一切都如小伙子所说,取得了立竿见影般的效果,生产效率更是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小伙子从此受到了老板的格外器重,由于在管理上总会推出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他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工长和总工程师,并于1898年同时受聘于宾夕法尼亚最大的钢铁厂和两所商业大学进行管理和讲课。这不仅使他拥有了更多的管理实践,而且使他的管理技巧逐步形成学科化。退休以后,他用了五年时间写了大量涉及生产管理、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组织原理、管理哲学等五大类的管理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本《科学管理原理》,至今仍被全球企业家们奉为是必读之书。这位小伙子,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倡导者的“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只是,大多管理者为了便于自己的统计与核算等工作,一直阻碍着“留一半工作给明天”这套管理艺术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