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的小故事:季文子的节俭观
勤俭的小故事:季文子的节俭观
最近,和一位文友一起聊天,谈起了兰陵廉政文化,便想起了《国语·鲁语》中一个节俭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名字叫季文子。他在鲁国从政时间长,位尊官高,却十分俭朴清廉。在生活工作中,这位季大人最看不惯那些以炫耀财富为荣的贵族,尤其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无论是在鲁国都城曲阜还是在次室(兰陵)的住处都极其简陋,平常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据说,他喜欢吃煎饼卷大葱之类的粗食,很少用鸡鱼肉蛋和山珍海味。鲁国辖区的神峰山(今文峰山)一带是古丝绸之地,生产大量丝绸。但是,他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都是粗布衣,比一般官宦人家的仆人要俭朴得多。季文子家的马匹,以秸秆为食,从不允许多喂粮食。
且说,鲁国有个叫孟献之的大臣。他的儿子仲孙不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次,他见季文子出入朝廷时常穿布衣,坐的马车也十分寒酸,就耻笑道:“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连件像样的丝绸衣裳也没有。喂的马只吃草,不用粮食。大人坐这样的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吗?再说,大人生活这样小气,要是让别国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鲁国不知穷成什么样子了呢?”季大人 听了仲孙的话,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以为仲孙先生没有真正懂得啥是荣耀,啥是体面。我觉得,身处逆境的人,懂得节俭不难办到;而位尊职显而又物质丰厚的人,还仍能注重节俭,谈何容易?但是,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因为他懂得俭朴能使人积极向上。试想,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很快形成一种节俭、奋斗的风气,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丢脸的事情,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季文子一番话语重心长。仲孙无言对答,只得红着脸走开了。
到了公元前568年,季文子因病逝世,鲁君前往吊唁,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用过的东西,就问:“家中难道不舍得拿出些值钱的东西陪葬吗?”季文子家人听罢,摇头答道:“家中实在没有一件金、玉等贵重物品。”鲁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购置些来呢?”管家听罢,含着泪说:“国君,我家主人一生节俭,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家中一点点积蓄也没有。如若不信,这里有账可查。”管家向国君奉上季文子家的账簿。鲁君边看边点头,随行的不少官员亲见此事,也大为震撼。此事传至百姓中,人们都夸赞季文子品德高尚。
以上这一见诸于史册,流传在民间的千古美谈,不能说世人皆知,至少是历代宫廷官场依此倡廉的范例。当然,听起它来或许已不新鲜,但笔者觉得似有百听不厌之感。“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体现了季文子的节俭观,“克制贪欲,积极向上”彰显了季文子的人格魅力,“为国事而解私囊,家中一点点积蓄也没有”展示了一位人民公仆、廉政楷模的形象。季文子尚且能够做到如此,我以为,除了国学教化、“宫廷”戒律、家训言传使然,更重要的是个人因素。季文子从点滴做起,严于律己,身先士卒;更可贵的是他看淡了高贵选择了高尚。季文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荣辱观的试纸是“节俭”、人性中道德观的底限是“节欲”,工作中社会观的准则是“节腐”。
重温季文子的节俭故事,让人清醒地明白了一个做人、做事、为官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古人的也应该是今人的。尤其是我们现代人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遵循。眼下,在当代中国社会无论地位高低职业各异的任何群体或个人,都会面对当代社会转型带来的诱人景象:多彩的世界、缤纷的文化、丰厚的物产、耀眼的金钱,还有绝妙的老酒少色,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真叫人眼馋、嘴馋,恨不得“摘一朵花戴”。唉,哪个人没有七情六欲?不知道好的好吃,好的好用,好的好玩。嘘——我觉得,这个时候,人们不要忘了季文子的故事。
其实,节俭是行为也是一种心境。我们现代人面对这样一个节俭故事,怎么也抑制不住一种凝思、困惑与渴望:今天,人们都在快乐幸福的追求享受中,却又时时感到处在苦闷浮躁的折磨中,还寄希望一个风清气正、国泰民安的时代到来。我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需要季文子的这样一种心境,有了这种人之境界,则已可想而知。古往今来,季文子的节俭清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 也可以看到,那时,由于季文子厉行节俭,看不惯贵族社会奢侈腐化的生活,因而,那些铺张浪费和贪腐的人对他也看不惯,甚至抵制或对抗。这就应了“好事遭人诽”之言。如今,有人把倡廉比作为一剂“苦良药”,把腐败看作为一种“社会病”,我非常赞同。令人可喜的是,举国上下正在大反“四风”,扬正气、惩邪恶啊。我的文友说,反“四风”谈何容易?“臭豆腐难闻但很多人愿吃。”我说,老虎苍蝇一起打,今已初见成效,坚持下去,一定会梦想成真。那位文友苟同了我。使我对眼前发生的变化感到欣慰:比如,刹吃喝送礼风,有不少酒店超市门前没有了那么多的车,邻居的孩子入学过去不知要跑多少趟,如今跑一趟就解决了问题;尤其是有些爱炫富、爱摆谱、不检点的人,也少了几分张扬。当然,我们眼前的“为官不廉”、“富而即淫”者还依稀可见,并不稀罕。
我们现代人面对这样一个在兰陵诞生的节俭故事,不要紧紧把它看成是一个故事,一种心境。更重要的是以季老夫子为榜样,把节俭廉政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去。当然,节俭还折射出了一种精神——季文子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精神,是齐鲁精神,更是兰陵精神。史载,鲁南文峰山因季文子而得名,季文子而又长眠文峰山。因此,季文子精神、兰陵精神,将在这里永远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更是这方土地上人们的自豪。
在今天我们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廉政建设中,笔者期待人们,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很好的继承和飞扬季文子的精神,让我们的兰陵,我们的社会风清气正,美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