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头诗集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时间: 2023-07-29 00:48:07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各民族语言特点的集中体现,言简意赅,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繁。下面是小光头诗集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睡前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篇一:安居乐业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 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为“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特别大,所以名“耳”。老子的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痛苦。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道德经》为远古华夏语录体著作。《道德经》第八十章是为小国设计,为小国提供自处的一个方案。但是她更多的是为大国,比如《道德经》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然后接下来有好几张都是为大国。《道德经》不仅谈小国、更多的是谈大国。小国、大国老子都提供了方案。老子是这样给“小国寡民”提供的方案:

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国家首先要珍视人民,这样有人民不是被用来作奴隶,也不是被武装起来去打仗,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因为没有人要远走他乡去避难,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生产到多到没有地方要陈放它。因为没人用它去打仗与消耗它。让百姓恢复天真善良的纯朴本性。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人人恬淡寡欲,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即使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狗的叫声都混在一起,却从来不发生战争与摩擦。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篇二:安步当车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叫颜黜的人。齐宣王在召他进宫的时候。颜黜走到殿前的阶梯时,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见了很奇怪,就说:“颜黜,过来吧。”颜黜听到后,不仅一动未动反而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他的大臣对颜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让大王过去呢?”颜黜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齐宣王很生气的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黜马上接着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黜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两道命令:‘谁敢在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有肉吃,有车乘,衣着华丽。”

颜黜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颜黜说完,就告辞而去。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篇三:安然无恙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猜你喜欢